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也许再过一个百年,敦煌石窟因为自然的原因,终于不得不关闭时,你只需鼠标轻点,通过屏幕,即可在计算机上实现敦煌石窟网际漫游,到莫高窟的任意一个洞窟的任意一个角落,而且看到的均是光线充足、色彩斑斓的壁画的真实再现。日前,由敦煌研究院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专题“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储与再现”课题,通过专家鉴定,使这一切都不再是梦想。
该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以敦煌石窟文物为研究对象,探索应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高技术手段保护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方法,建立一个实用化可操作的应用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推广和应用此项技术。
在国际上,此项技术在保护文物方面已有应用。但用此项技术复制保护复杂的敦煌石窟,还是首次。有专家表示,这项技术的成功,表明敦煌石窟保护已经从工程保护时代进入数字信息保护时代。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该课题的完成,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果。首先是总结出了比较有效的文物信息保护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平面壁画图像的数字化的问题,对洞窟复杂的曲面几何建模也取得了有益的进展,用两种建模技术构建了虚拟洞窟场景,并实现了相关洞窟资料数据库;其次是重点对220等8个洞窟进行了近景立体摄影、数字摄影测量、色彩矫正、虚拟洞窟漫游和洞窟档案资料数据库等工作;第三是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化文物信息研究实验室;另外还培养了一支专门从事文物信息保护的科学技术队伍,为今后大规模实施文物信息保护奠定了基础。
专家表示,此项课题的实施在全国文物信息保护起到示范作用,对将来全国文物信息保护事业的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